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招生就业  招生
 
国家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0-05-29   浏览次数: 613



1.学院概况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097月,其前身为汉语教育学院。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发展原则,以学科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打造研究特色为抓手,紧紧围绕“人文关爱、科学管理、文化体验、专业实践”办学思路,不断拓宽发展平台,规范运行机制,创新培养模式。目前,学院已形成包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非学历语言教育的留学生教育办学体系,已成为自治区汉语国际推广与留学生教育的中坚力量和中华文化传播基地。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下设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招生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2个二级学位点,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学生)、汉语专业(留学生华文教育本科、留学生自费本科商务汉语方向和俄汉翻译方向)2个本科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9人,博士17人(7人在读),俄语外教2人。


2.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统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适应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独特优势,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立德和育人并行,注重学生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打造,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断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构建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派2-3名优秀学生进行一年的交流学习。同时,通过与国外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的国立民族大学、奥什国立大学、阿拉套大学、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工程师范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海外实习搭建实践平台。

主干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中外文化概况、中华才艺技能、涉外事务管理、第二外语(英语或俄语)。

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依托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优势、长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优势,培养掌握扎实汉语基础知识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并能在国内外各类教学机构、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机构和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型应用语言学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以出国担任汉语志愿者、升学读研、海外留学、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任职、在中学或语言培训机构任教等。至今已有多名学生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各专业中就业率名列前茅。

3.特色介绍

1)建构“2.5+0.5+1”专业培养模式

2.5”:即,在前5个学期,学生利用国内学习阶段,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具备初步的跨文化认知和理解。

0.5”:即,在第6个学期,学生一个学期在国外进行语言、文化实践实习,巩固语言技能,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1”:即,在第78学期,学生结合国内外学习和实践经历,进行针对性学习和补充,科学合理调整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毕业和就业进行充分准备。

该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学生专业能力更加全面,就业方向更加宽广,就业途径更加多元。近年来,在国家汉语志愿者考试通过率持续达100%,学生适应能力强,工作表现好,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2)优化创新“中华才艺课程”体系

学院将武术、剪纸、中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设置7门中华才艺技能专业选修课(武术、舞蹈、音乐、书法、国画、茶艺、手工),组建传统乐器、礼仪主持、曲艺等十余个中华才艺文化社团,实行中外学生同班学习、同社交流、同台竞技、同场合作的授课形式,逐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3)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

学院借助孔子学院平台,于2012年、2013年、2014年、2017年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的国立民族大学、奥什国立大学、阿拉套大学、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工程师范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签订海外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学生以校际交换生的形式,赴外进行一学期语言学习和文化活动实践。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研习和教学实习环节,形成了“联合办学、教习并举、全能提升、学用并重”的教学实践体系。





© 2010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新ICP备05001451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0991-4333182